1.只有#304才是不鏽鋼?
錯!
不銹鋼並不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天然元素,而是一種藉由各式不同的金屬元素組合所創造出來的人造合金,其中決定不銹鋼的防銹程度高低,最重要的金屬元素就是鉻(Cr)。依國際標準,只要是鉻含量達到10.5%以上的合金都屬於不銹鋼的範疇,原因在於不銹鋼是靠其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無色而堅固細密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繼續氧化,而獲得抗銹的能力。
目前已開發的不銹鋼種類即高達180種以上,目前比較常見的種類有:

SUS#304不銹鋼
鉻含量18-20% 鎳含量8-10%,台灣最常見的「白鐵仔」,一般市面上也常標示為 18/8 或 18/10 不銹鋼
特性:
﹙1﹚延展性佳:可加工沖壓成型為各式器具,如餐具、鍋具、水槽
﹙2﹚防銹程度高:具有良好的抗酸鹼能力。
﹙3﹚表面處理容易:藉由不同處理產生亮面、霧面、毛絲等表面
﹙4﹚抗腐蝕性:於遭受環境侵蝕時有較佳的抗蝕性
﹙5﹚材質安定:加熱時不易析出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
﹙6﹚材料不具磁性﹙未加工狀態﹚

SUS#202不銹鋼
鉻含量17-19% 鎳含量4-6%,因價格較低,常成為#304不銹鋼 的代用品
﹙1﹚具基本防銹程度:基本的抗 酸鹼能力。
﹙2﹚表面處理容易:藉由不同處理產生亮面、霧面、毛絲等表面
﹙3﹚具基本抗腐蝕性:於遭受環境侵蝕時有較佳的抗蝕性
﹙4﹚因含鎳成分,材料不具磁性﹙未加工狀態﹚
﹙5﹚含有7.5-9%的錳元素(Mn),加熱後容易析出,不適合做為餐具。

SUS#430不銹鋼
鉻含量16-18% 鎳含量0%,又稱為無鎳不銹鋼
﹙1﹚具基本防銹程度:基本的抗酸鹼能力。
﹙2﹚表面處理 不易:表面光澤度偏暗,不利表面處理
﹙3﹚抗腐蝕性較差:於遭受環境侵蝕時抗蝕性差
﹙4﹚完全不含鎳,材料具磁性。

台灣地區長期以來都是選擇#304不銹鋼製作成各式物品(更高等級的不鏽鋼如#316也有人用,不過較少,於此不再介紹),所以大家常會以二分法判定非#304的材質就不是不銹鋼,事實上2字頭甚至4字頭不銹鋼早已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也是十分優異的材料,如果你要說「正白鐵」就是#304不鏽鋼我不反對,但其他的不鏽鋼不是不純,只是用途上不同,還有賣東西的商人沒有解釋清楚讓消費者誤會了,在用途上,如果是要作為烹飪器具,當然還是要選比較安定的#304是最安全,不肖商人拿#202不鏽鋼來做餐具,也不敢標示清楚番號,當然是有問題。

2.正#304不銹鋼沒有磁性?會吸的就不是正白鐵?不會吸的就純?
大錯特錯!
大多數人常以為純的不銹鋼(白鐵仔)一定沒有磁性、不會吸,所以不吸的、無磁性就認為貨真價實;會吸的、有磁性就是假貨。其實,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錯誤辨別方法。
以#304不銹鋼為例,在平板的狀態時是不帶磁性的,但在加工後會帶有微弱磁性是正常的,口說無憑,我給大家一份國內算是有規模的燁聯鋼鐵所出具的技術報告,




裡面說的就很清楚,#304不鏽鋼在一般狀態下是微磁甚至不帶磁,加工後會因體系的變化帶磁性,加工量越大(壓力越大),磁性越強,但是在熱處理後磁性會消退。所以很多人拿著磁鐵去檢驗「加工後未經退火」的#304不鏽鋼,當然有磁性,然後幹譙廠商偷工減料,一大堆的法律問題就由此而生。反之有些廠商看準消費者只會拿磁鐵來試,把#202不鏽鋼(含錳)做成的製品拿去退火消磁,讓它不帶磁性,本篇一開頭所引用到的醫生、做白鐵數十年的老師傅、專業知識不足的消費者用磁鐵驗過後就以為自己買到安全的#304不鏽鋼,請大家自己想想這樣的檢驗方式是不是很危險。

再給大家二張圖,這是稍具規模的資源回收場或是不鏽鋼加工廠常見的金屬檢驗槍




這才是能正確檢驗出不鏽鋼成分的儀器(要價30萬以上,歐洲製會高達60萬以上),可以檢驗出金屬的成分組成,請不要再以訛傳訛用智障的磁鐵檢驗法,會害死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