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積勞成疾,過勞折損英才的過勞死新聞時有所聞,醫學界對過勞死的成因,是界定在極度的心理及生理的壓力負荷下,潛在脆弱的人體器官,全然崩潰而急速致死的現象。

台灣人普遍相信「要更勤奮地工作」,而且力行此信念。最近洛桑管理學院公布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報告,台灣勞動力人口每年工作時數達2282小時,是工作時數最長的國家,堪稱全世界工作狂之最。我們不斷打拚,創造了台灣奇蹟,包括了經濟奇蹟,卻也創造一連串副作用的奇蹟:過勞耗竭者激增、心臟疾病患者眾多、離婚率快速上升、人際關係緊張、親子之間特別疏離等。之前,網路上流傳著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在連續幾天的加班後,竟一覺未醒的故事。而一直是臺灣培養高科技人才之重鎮的交通大學,前一陣子也傳出幾個青壯教授猝死的消息。這些不幸事件看似各異,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的職業雖不同,但工作型態卻很相似,都是工時長、壓力大,以及工作時間不規律的工作型態。這些猝死的個案,在日本即被稱為「過勞死」。

過勞死的定義

「過勞死」(Karoshi)這個名詞是日本發明的,就是指在相對年輕的年紀發生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病變。造成過勞死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因此可以說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因為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

一心投入工作導致健康惡化的例子時有所聞,也就是俗話說的「積勞成疾」。這種被稱為「過勞死」的病例,近年來由於競爭壓力日趨嚴重,使得這類病例有增無減,幾乎成了職場打拼者背後的隱形殺手。2002年在日本被認定為〝過勞死〞、且符合工人災害補償保險的人數達到了160人,而2001年僅有58人。另外,即使沒有“過勞致死”,其他因患心腦疾病成為工人災害補償保險賠付對象的也有157人。由於對“工人災害補償保險”評定尺度的放寬,2002年度獲得賠付的計317人,比上一年增加174人,從年齡方面來看,40~50歲的有90人、50~60歲的有128人。從性別來看,男性301人,女性16人,其中40~60歲的佔了約七成。

過勞死的工作特徵

「過勞死」的工作型態,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工時長:平均工作一週超過六十小時、壓力大或者整天工作者。雖然目前無法確切建立過勞死和過度工作的因果關係,不過,從研究的角度看,過度工作與疾病之間確有相當的關聯性。據某些研究發現,工時過長者,爆發腦血管、心血管病變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20%。

2、壓力:「壓力」可以造成人體自主神經系統的異常,因而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臟耗氧量增加,這些都是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3、過勞死的危險因子與警訊:過勞死之所以一直存在東方社會裡,可能是因為西方人容易將工作和生活切割開來,工時不長,工作之餘也很重視休閒生活,因此較少出現工作過度而猝死的現象。由於東方人的生活步調緊湊,精神壓力大,造成一些壓力荷爾蒙的過度分泌,加上不懂的調配生活與休閒,忽略自己大腦所發出的疲累警訊,日子久了,身體各器官也會出現抗議的聲音,自然身體的免疫力也下降。再加上許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健康的,長期忽略身體所發出的警訊,而容易導致過勞死的發生。

那些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超時間的工作者
 ■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長時間睡眠不足者
 ■自我期許高,並且容易緊張者
 ■幾乎沒有休閒活動與嗜好者

哪些是過勞死的警訊呢?

 □頭痛、胸悶
 □食慾不振、沒胃口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
 □肩部與頸部強直性發麻
 □肝功能異常
 □早發性禿頭或不斷的掉髮
 □腸胃障礙
 □暴躁、易怒、悲觀
 □疲勞和苦悶失眠
 □體重變化急劇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
 □經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時間不固定
 □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升遷或者工作量增多

結論

在繁忙的工業化社會中,每天加班與過度疲勞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中高階主管,辦不完案件的業務員、勤務過多的警察與醫護人員,皆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為了前途打拚之餘,也別忘了傾聽身體的聲音,疲勞、頭痛、身體不適時還是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休息一下吧!做簡單的運動,如跑步,有解除壓力的效果。聽音樂,品茗或喝咖啡,都可適度的解放心靈,解除壓力。當工作力不從心時,心憔力悴,情緒低落,極度厭倦,就要提高警覺。適度休息,忙裡偷閒,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