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 古亭笨 小園藝 竹簝
從嘉50縣道,朴蒜公路(朴子-蒜頭),經占富村不遠,左轉,便見綠樹夾道的自行車道,右轉,就是風車的故鄉-中溝村(亦名正義村)。首入眼簾的,就是自行車道旁的一支直立再右斜指天空的黑色古木, 上刻「風車」二字。 這古木是有來歷的, 源自山中, 後經識者運來小村, 鎮守村西頭。建弟有詩云:
深山一古木 百年未逢春
隨雨入江湖 可憐無人問
雅士惜將才 攜進侯家屯
大膽割潰損 細心療傷痕
還其將軍貌 鎮守村西門
展臂向天伸 遙指風車村
可惜八八風災後, 上半部-右斜入空部分, 被風吹斷, 只剩下半身, 但仍堅強不屈的挺立著。 向前走約五十公尺, 即可看到一座深色古木架設的三層樓高風車。 起風的日子, 扇頁在空中迎風轉動, 木架腳下汲出汩汩清泉; 無風的時刻 ,可清楚的看到 ,每片美麗的長方形扇頁, 各漆上藍紅綠相連的色彩, 雖不轉動, 不汲水,高挺的英姿, 也有著動人的風韻。
古亭笨(古囷)頂著稻草, 功成身退的在一旁守護。 內泥外白的渾圓身軀 ,當年不知為人儲存多少稻穀, 如今幾經多少年的歲月,仍然堅實古樸, 彷彿不衰的老農精神。
一間小園藝,種了青杉、圓杉、蘇鐵、楓樹、沙漠玫瑰、含笑.....等盆栽。含笑還開了淡淡黃的花朵;蘇鐵長得蒼翠,神采奕奕;酒瓶椰、春不老、孤挺花,圍繞在園區的四周,雖未開花,也都生意盎然。
竹寮內的農村文物室, 陳列長方形木質湯盤, 竹編籮筐 、謝籃、 米篩、挑擔...還有木質老牛車、牛軛、鼓風車,簑衣,以及各種犁、 耙等農具。每一古物,都默默的在訴說往昔忙碌辛勤但熱鬧歡欣的生活。 上層樓台 ,木質地板, 躺臥其上很能紓壓, 張眼即是稻草屋頂; 往外可看到藍天白雲, 悠然飄浮。 坐在木質長板凳上, 涼風吹來, 無限舒暢; 倚樓四望, 寧靜清爽,偶有飛鳥過空, 自在悠閒 。可惜我還沒享受過聽雨韻, 看晚霞, 數星斗…....。 你能想像兩位八十多歲的村前輩, 親自登頂編織稻草屋頂的心情 ,和對編織稻草屋頂手藝的堅持嗎? (待續) 侯得一
http://www.wretch.cc/blog/a70002 風車的故鄉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