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1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用眼太多全身累 眼睛過勞牽動五臟六腑

 日期:2010/04/12 13:05

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但是專家說,眼睛長期聚焦在電腦螢幕上,一天下來會覺得全身疲憊,甚至頭痛、失眠等現象,從中醫角度看,眼睛與身體經脈相互連通,眼睛過於勞累就會牽連五臟六腑。

 

中新網報導,眼睛聚焦需要眼部、頸部和肩部不同肌肉和神經的相互協調。研究顯示,眼睛長時間聚焦時,肌肉的緊張度會降低,影響大腦皮層調節肌肉運動的區域,從而使其對頸部、肩部肌肉運動的控制失調,引起肌肉張力增高。當這種緊張長期不能緩解時,相應部位就會出現慢性疼痛。

 

所以,眼睛可說是最容易受到疲勞侵襲的源頭,當雙眼疲勞時,眼眶周圍會難受、疼痛,眉心酸脹,出現怕光、流淚等症狀,還會頭暈眼花、頸肩酸痛、全身疲乏等情況。

 

專家說,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就不要長時間高強度用眼,看電腦、電視不要超2小時,每隔45分鐘休息10分鐘,可以看看遠處、喝點水或活動一下眼睛。另外,電腦最好調低一點,座位稍微調高一些,這樣可以讓眼睛睜得小一點,比較能保持眼部濕潤。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很悶嗎?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5成6上班族對工作感到倦怠,
平均年齡28歲最悶,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平均工作1年5個月最容易產生煩躁感。
yes123經理洪雪珍表示,上班族煩悶主要是因久做同工作、薪水太少等原因。
其中最易造成上班族煩悶的行業為傳統製造業,其次為百貨零售業和電子資訊業。

至於上班族最易有倦怠感的時間,則為星期一下午3點,
平均工作1年5個月會開始產生煩躁感,之後每半年悶一次,一次長達一個月。
長期工作倦怠容易罹患「廣泛性焦慮症」,輕者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力降低,

重者易成慢性疾病,導致失能。因此當上班族開始出現身體痠痛、
心情憂鬱或暴躁易怒等症狀,表示上班倦怠感已來襲,容易有睡眠障礙、
內分泌失調和經常感冒的情形。
可以透過以下四大方法,教導上班族自我紓壓:
第一,心律呼吸法即腹式呼吸法,上班族配合脈搏連續吸氣、吐氣6次,
      持續三分鐘,有助於安撫亢奮心情。
第二,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分別以8、9、10分力氣,漸進式將雙手拳頭握緊,
      默數10秒後,突然放開,可鬆弛肌肉緊張。
第三,橡皮筋中斷法是將橡皮筋套在一隻手腕上,當意識到自己分心,
      則以橡皮筋彈自己一下,以便訓練專注力。
第四,黃金6秒鐘法則是在盛怒時,先將視線從對方臉上移開,
      專注回想6種茶的品牌,或是水果、風景區,以好畫面轉移憤怒的注意力。
以上四個健康法,都是可以自我紓壓的好方法,大家可以透過以上的方式試試看唷!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

到遊樂園玩雲霄飛車,十歲男童隔日睡醒竟然頸糾結了!這名男童參加學校校外教學,開開心心到遊樂區玩耍,一覺醒來脖子卻一動就疼痛不已。爸媽帶他就醫發現是,玩三六○度高速旋轉遊樂器時太過緊張,就醫發現是耳後風池穴到肩井穴經絡糾結在一起「當機了」。

 

這名男童日前跟老師、同學到遊樂區旅遊,玩遍雲霄飛車、海盜船等三六○度高速旋轉遊樂器,回家倒頭就睡,醒來發現脖子向右傾斜,想轉回來就痛。爸媽焦急地帶他到醫院檢查照X光未發現異常,轉中醫診所由醫師推拿鬆筋,針灸疏通血路,治療兩次才讓男童脖子回正,經針灸、推拿疏理經絡,症狀才緩解。

 

中醫師李建昌指出,男童可能因遊戲太刺激,肌肉韌帶過度緊繃拉扯所致。他提醒,在乘坐三六○度高速旋轉遊樂器前,宜先做伸展運動鬆弛肌肉,避免肌肉不必要傷害。

 

骨科醫師吳國暉指出,這類病患並不少見,有的是肌肉緊繃,有的伴隨頸椎脫位、神經壓迫。他建議進行中醫推拿或復健應先做X光檢查,排除頸椎滑脫後才能進行物理治療,否則病情會更複雜。民眾在乘坐高速旋轉遊樂器時,應繫緊安全帶、手握前方把手,不少受傷民眾是因耍帥鬆開把手,力量失衡下造成頸部被甩傷。

---------

所以我現在都不太做雲霄飛車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 身心科 李俊德主治醫師 摘要編輯


不正常呼吸的原因:


呼吸是我們身體和世界互動最基本的方式。順暢的呼吸,會讓血液補充足夠的氧氣,以供應身體的使用。

不正常的呼吸,其原因除了肺部與呼吸道的身體疾病外,其他常見原因是壓力、緊張和強烈的情緒。當我們生氣時,我們可能會屏住呼吸;焦慮恐慌時,則引發短淺而急促的呼吸,甚至會出現吸不到氣的害怕感覺。


呼吸的種類:

呼吸,可分為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時,吸氣時胸腔上下起伏,空氣大多進入肺臟的上半部,胸式呼吸在運動後比較有用,因為那時的身體較急迫的需要氧氣。腹式呼吸時,當你吸氣時腹部凸起,反之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此種呼吸只消耗很少的能量,能加強肺部下半部的換氣。當身體不是在劇烈運動時,較適合使用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好處:


( 1 )、會增加腹壓,按摩內臟,使腹腔血液流暢分布,並加強體內毒素的排除。


( 2 )、使得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負責興奮功能)活動慢慢被壓抑,同時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放鬆作用)逐漸地加強,所以有放鬆身心的良好作用,對於恐慌發作與焦慮有很好的預防功效。


( 3 )、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還可以治療疲勞、免疫力失調、腰酸背痛,對於便秘、大腸激躁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壓力性頭痛等身心症皆有很大的幫忙。


如何做『腹式呼吸』?


( 1 )、身體躺平或坐或站皆可,雙手可輕輕放在腹部上方,便於感受腹部凸起或凹下的感覺,盡量保持放鬆,目標是放鬆身心。


( 2 )、吸氣時腹部凸起(吸氣時腰際要同時用力),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 呼吸時,胸部肌肉放輕鬆,肩膀不要上下晃動,將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的呼吸上面。


( 3 )、恰當的呼吸次數是每分鐘四(指吸氣四次、呼氣四次)到六次,呼吸一次共約十五秒到十秒,吸氣或呼氣要和緩順暢、不要太用力,較好的情況是呼氣約為吸氣的兩倍時間(呼氣比吸氣速度慢)。


( 4 )、呼吸時,吸得越大口越好,越深越好,用鼻子或嘴巴都可以。


( 5 )、在早上起床後十分鐘及晚上睡前十分鐘練習最好,可慢慢延長時間,但以不超過一小時為限。

腹式呼吸,需要勤加練習才能領會。假以時日,不但益身,而且學得一套「放鬆武功」。


腹式呼吸 凹凸更來勁

人都需要呼吸,但你知道呼吸可以更有效率嗎?

很多人都有經驗,當呼吸道、肺部出現問題,或者緊張不安、壓力、生氣時,呼吸往往短淺而急促,甚至有時會「上氣不接下氣」,這時呼吸大約集中於頸部呼吸道。一般呼吸則是進入肺臟的上半部,劇烈運動後,身體較急迫地需要氧氣,特別能感受到吸入胸腔的胸式呼吸,更深層的呼吸則是將空氣吸入腹部,屬於深且慢的腹式呼吸。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晉興說明,呼吸分為胸式呼吸及腹式呼吸,胸腔就像一個幫浦,吸氣時,胸廓往外擴張,橫膈膜向下,使外界空氣進入肺臟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吐氣時則相反。

腹式呼吸則是將氣吸入腹部,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此種呼吸效率較高,越深層、越緩慢的呼吸,肺臟的氣泡才能得到很好的擴張,周邊的氣泡也才能運動到,同時也能增加橫膈膜運動量、胸肌運動量,肺泡不易塌陷。
陳晉興說,腹式呼吸效率較高,所以耗費的能量也相對較少,耗費能量越少,就有越多的能量可以做別的事。呼吸也影響許多身體的重要功能,包括細胞氧氣供應,血液酸鹼度平衡還有自主神經系統、血壓、心跳以及情緒控制,更重要的是,呼吸是可以自主控制,並透過練習加以改變,因此近年呼吸調控運動,如氣功、瑜伽都深受注目。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講師蔡美文說明,有不少研究證明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肺氣腫,可藉由腹式呼吸改善或調整,並可協助減壓、放鬆。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藍青解釋,慢性呼吸道病患因為缺氧所以換氣快、效率差,就像汽車要開太快或太慢都效率不好,反而更耗油,呼吸效率差,也就更沒力量。
陳晉興提到「呼吸」與「腎臟」主管血液酸鹼度平衡,使一般人維持血液 PH 值(酸鹼值) 7.4 ,也因此若中樞呼吸系統或腎臟代謝功能皆出現問題,就會影響身體功能。藍青說明,台大醫院多年前針對洗腎患者進行研究,病患每天作兩次腹式呼吸、簡單氣功動作,三個月後觀察患者食欲增加、精神更好。

藍青解釋,因為腹式呼吸就是橫膈呼吸,所謂按摩內臟的效果,腹腔壓力增加,肝臟血管也承受壓力而擴張,跟運動促成肌肉收縮、放鬆的原理相同,有助血流循環。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蔡敦仁也以超音波證實,腹式呼吸對肝臟血管的改變,另外也因為換氣效率較好,獲得較多氧氣,不容易產生倦怠、疲勞感。

藍青鼓勵大家將腹式呼吸運用在日常生活上,可以改善運動時候的換氣效果,也就能改善運動的能力。先是學習如何腹式呼吸,一天 10 分鐘、 20 分鐘的練習,躺著學比較容易,接下來再學習坐著、站著走路都可以腹式呼吸,之後再增加時間的訓練,呼吸越慢越好,一開始先一呼一吸,之後可以呼兩下吸一下,當呼氣呼得越長,可以吸的氧氣就越多,換氣量也更好。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為使醫院評鑑資訊公開透明,衛生署將於四月起在網站增設「醫院評鑑資訊公開專區」,除公布各醫院評鑑總成績及有效期限,還將以笑臉、平臉、哭臉符號,讓民眾能夠對該家醫院是否落實醫師每日巡房、門診醫療隱私保障等指定項目的表現,一目瞭然。

 

此外,衛署也將於民國一百年全面改變醫院評鑑基準,大幅度以實地查訪取代紙上考評,屆時評審委員可能會到受評醫院,隨機訪問門診及住院病患:「看診時診間有無非醫護相關閒雜人在場?」「每天都有醫師巡房探視你的病情嗎?」

 

「狂賀本院榮獲衛生署評鑑特優!」民眾出入各醫院常可看到這樣的紅布條,但醫院評鑑合格、優等、特優究竟「優」在哪裡?哪些醫院被評鑑不合格,民眾無從得知。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為使醫院評鑑資訊更公開透明,該處將委由專家學者組成之評鑑研修小組,以及病友團體代表等,從現有五○五項評鑑項目中,選出至少三十項以上與民眾就診權益切身相關的項目,以笑臉、平臉、哭臉符號代表合格、一般、不合格,並透過網站專區公布醫院相關項目成績。

 

此外,過去進行醫院評鑑後,衛生署都選擇「隱惡揚善」,只公布評鑑合格、優等、特優醫院,未同時公布評鑑不合格醫院名單,也被醫改團體質疑「做半套」。

 

石崇良說,預訂下個月上網的醫院評鑑資訊公開專區,將把全國五百家醫院名單逐一細列,並註明各院最近一次評鑑合格的有效期限。若醫院名稱後面完全空白,就代表該院從未申請接受衛生署評鑑,不得為健保合約醫院。

 

為使醫院評鑑結果更貼近事實,明年起醫院評鑑將從現行以紙上作業為主的五○五項評鑑項目,大幅減少到三○○項以下,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多突擊式的實地訪查。

 

民國一百年起,醫院評鑑將增加九十項「持續性指標監測」,要求各院平日即須按季呈報護理人員聘用數、健保核銷點值等指標項目數據,以防杜院方為了節省成本開支,而損及民眾就醫權益。

 

-------------------------

不錯喔!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個禮拜前胸口覺得不舒服,到醫院心臟內科做檢查,做了心電圖的檢查,

醫生表是我的身體並沒有什麼症狀。隔天我做了身體檢查,除了低密度血脂稍高點(135)及肥胖之外,

並無其他異常。但這兩個禮拜以來,我總覺得很擔心自己會突然心臟停止,

並且覺得身體好像一會兒胸口痛一會兒胃痛等等的,甚至不時去測量自己的脈搏或是上網搜尋一些相關資料,

也像發了瘋似的去買了一堆脫脂牛奶、燕麥等開始過著養生飲食。晚上睡前常常會覺得焦慮,害自己睡不著等...

請問我需要再去做一次精確一點的檢查,還是我直接向精神科掛號比較好?謝謝... 

 

資深精神科醫師 吳佳璇

解答:

從來函我推測您是個年輕人,身體一向健壯,以致於和『它』似乎不怎麼熟,

才會被兩個星期前發生的胸口不適嚇壞了。

您的反應充其量只是慮病的傾向,您的反應也不是一無可取--像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取量,

蒐集健康資訊,但頻頻量脈搏或是反覆上醫院檢查的行為則該稍加抑制,從您的描述看來,

諸多身體不適似乎都指向自律神經系統過激的反應,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改進你的生活型態,

尤其是定期運動(請按照國健局的建議),相信諸多不適將逐漸減少,終至消失。

不過,要是您覺得目前的焦慮程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請精神科醫師針對您的狀況給建議也是一個好選項,

但不要太快為自己多貼一張『慮病症』的標籤。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甩功的特點:

許多的甩手功有練習的禁忌,而且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練習。但是「平甩功」不同,它乃是經過梅門多年的體證,

屬細水長流型。在動作上講究寧可慢不要快,練的時候全身放鬆,手自然擺動;但雖說是放鬆,

又鬆中有動,而非完全的靜止;動中又有鬆,也非用力的動態,所以是一種很細緻的運動,而且陰陽調和、剛柔並濟。此外,練習時只要呼吸自然就好。

 

平甩功的反應

痠痛麻癢脹 就在排毒

剛開始練習「平甩功」,可能會出現「痠、痛、麻、癢、脹」這五種排毒效應的感受,我們稱之為「五感」。

 

●「痠」:平甩時,在關節、腰部、頸部、背部、手或胳臂產生痠的現象,多是因為平時累積勞累的緣故。一個人若是長期過勞或緊張,會造成元氣受損,抗體也會相對減弱。透過平甩,可以很快的把這種累積甩掉。

 

●「痛」:出現痛感,是因為累積太久,以致於某些部位已經全然不通或幾乎已經不通了。沒有鍛鍊的人,在一般循環下,每次氣血循環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會自動躲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礙。「礙」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身體的堵塞,一種是心理的掛礙。身體和心理的阻礙,必須相提並論來調整,才能更見其功。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功法加上持恆的練習,就經常會有力不從心的現象。

 

●「麻」:麻的現象有兩種,一種是在打通的過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礙的地方,因為氣不斷的去通它,所以產生了痠麻的感覺,這是可喜的現象,因為如果沒有去疏通這些有阻礙的地方,它就會堵住,堵到最後,就會變痛了。另外一種則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氣經過某個地方,感覺好像那裡空了一塊,似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經過,這種現象相當危險,因為氣血若是不能通過,就會變成瘀血,瘀血久了,就會腐壞,若碰到細菌感染,也容易變成「癌」。

 

●「癢」:甩手時感覺到「癢」,是因為氣到了!這種癢,是完全從裡面發展出來的癢,搔也搔不到癢處的癢,這是可喜的現象,表示功有練進去了。

 

●「脹」:脹的感覺通常出現在身體的末梢,這表示回流不夠好。身體若是不暢通,心就不暢通。身暢而後心暢,心暢而後身更暢,身心是相互輝映的。一般人身體出了毛病,很少能繼續保持心情愉快;情緒低落,也會造成生命力降低,抗體衰弱,免疫功能消失的現象。但是只要持恆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現象,使得身心舒暢。

 

 

 

 

平甩功

練習原則:

1.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貪功。

 

2.腳踏實地,呼吸自然。

 

3.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微微舒指,高度不過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時候,保持膝蓋彈性,視個人放鬆狀況,可高蹲亦可低蹲(郭按:大腿及小腿所形成夾角可依個人放鬆狀況成80~150度)。

 

6.速度和緩,保持規律。

 

7.每回至少甩五百下, 約十分鐘(郭按:約13~15分鐘),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續甩到三十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8.練完之後,慢慢喝杯溫開水,更有助氣血循環、氣機穩定。

平甩功的效果

 

●甩五百下大約十分鐘(郭按:約13~14分鐘),第一個十分鐘可以達到渾身的循環,第二個十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第三個十分鐘開始調整病灶,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

 

●平甩時,因為放輕鬆,保持四平八穩,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練出韌性和彈性,體會「在有力中無力」、「在無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動作,非刻意負重與用力,要保持輕鬆,因此長期鍛鍊之後,膝蓋會更靈活有勁、不老化,甚至退化的關節也會活化開來。

 

●每甩第五下蹲一蹲,鬆中帶沉,一沉到底,讓人不會心浮氣躁,也不會因為不斷地動而變得身體緊張。這個規律性,使人動靜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漸能進入高妙的神定狀態。

 

● 整體來講,十指充滿而後感傳,由感傳而循環,因此,五臟六腑很容易得到滋養,甚至受損的臟腑也會得到修復。即使是年紀大的人,只要用心鍛練,就可以消除許多老毛病和老人病,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喉嚨很乾--

是因為呼吸道分泌減少
講話太多以至於乾空氣附在喉嚨則會喉嚨乾
有的人因為鼻塞而用嘴巴呼吸時,也會造成喉嚨乾
喉嚨很乾時的確要多喝水
或者含些滋潤喉嚨的喉糖或促使生津的蜜餞類或八仙果那一類的中藥
會比較舒服一點
通常喉嚨很乾時較容易讓喉嚨受到病菌感染導致喉嚨痛

(2)喉嚨痛--

喉嚨受病菌感染而發炎、腫脹所引起
楊桃汁鹽巴水因具有殺菌效果
可用來含漱以緩解喉嚨痛
但注意不要泡太濃(就是不要太鹹)
免的
反而傷害喉嚨

 

【喉嚨乾、痛解決之道】

1.服用口含錠,特別是含酚的口含錠可殺死表層的病菌,有助於控制入侵,同也有輕微 麻醉作用,可麻痺神經末梢,減低痛癢感,含酚的噴液也有同樣效果 

2.服用鋅口含錠,可有效舒解喉嚨疼痛,但不可連續使用高劑量
 的鋅達七天以上,以免干擾體內其他礦物質

3.
洗鹽水或其他溶液來治療,如洋甘菊茶、檸檬汁、威士忌,若
  聲音有嘶啞或咳嗽,則疼痛的部位較深,這時漱鹽水較無濟
  於事

4.
增加室內的濕度,才不會因嘴巴呼吸而吸入乾燥空氣,造成疼痛
5.
解決鼻塞的問題可減低喉嚨痛的問題
6.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痛苦
7.
多喝白開水
8.以洋甘菊泡入沸水,再用熱毛巾浸透擰乾,直接敷在患部,待毛
  巾冷卻再重複前述動作,可紓解不適

9.
服用蒜油膠囊,可有效殺菌,唯出現反效果時應立即停止使用
10.
服用維他命C,有助強化組織,可幫助對抗喉痛的病菌
11.更換牙刷,以免舊牙刷上的細菌侵入,若生病了,復原時應該
 再換一次牙刷,以免被感染

12.
睡前一至兩小時內不要吃東西,睡覺時將頭部墊高,可防止胃酸
  逆流,傷害喉嚨
 


13.平時多喝稍熱的溫開水
14喝川貝枇杷膏楊桃汁
15話別太大聲,盡量輕聲細語
16少吃辛辣性的食物 



降低音調 如果非說話不可,克制點小聲說。
止渴 多喝水。
使用蒸氣 蒸氣可以濕潤喉嚨
,建議浴缸內或廚房流放熱水,用毛巾蓋在臉上吸熱氣,或直接轉開蓮蓬頭熱水,自製蒸氣浴。
增加空氣濕度 睡覺或任何時間,
調開潮濕機
試試
蜂蜜茶 茶加蜂蜜是傳統的喉嚨痛治療方法。
漱口要適度 每天一、兩次讓你感覺較為舒服,但是太頻繁,特別是市面上的漱口水,反會造成刺激
冷凍治療 多喝冰凍果汁
選擇好喉糖 含有甘油的是較好的選擇。
甘油讓喉嚨組織保持濕潤最好不用含薄荷或薄荷醇的喉糖,它們使喉嚨更乾燥而疼痛。
止痛藥 如
Acetaminophenibuprofen。使用Aspirin時,用吞的,不用吸的。Aspirin用吸的,開始可能得到舒緩,但有可能刺激喉嚨,造成酸性灼傷。
先治療鼻塞 鼻塞讓你用嘴巴呼吸,刺激喉嚨
致力改善各種過敏 如果真是過敏,抗組胺的藥物能有緩解作用,但會使喉嚨乾燥,記得
多喝水,另外它也會使人昏昏欲睡。
攝取
清淡食物 避免刺激喉嚨,吃低溫口味淡的食物。
不抽煙
香煙也是刺激物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3 (99年1月號)


現代人常有莫名的腰痠背痛,雖沒有立即性的危險,卻會影響生活品質,想改善痠痛要從保持正確姿勢做起。

文∕丁彥伶
諮詢∕許宏志(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

 

曾有新聞報導,一名中年婦女為解除長期痠痛到處按摩,年花費超過百萬,卻越按越嚴重,許主任提醒,有些痠痛是因為肌肉太緊張,按摩拉推可能有助解除痠痛,但有些痠痛是因為神經壓迫引起,愈推拿可能會愈嚴重。

上班族多因姿勢不良引發痠痛

現代上班族多從事久坐,或固定姿勢工作,如果沒有特別引發肌肉損傷的原因,大多數痠痛是因為姿勢不良所引起,由於肌肉長時間重複過度或不當使用,以致肌肉局部缺氧,而使肌肉、肌膜、韌帶及滑囊等全身關節周邊軟組織形成累積性創傷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症候群最好發的位置是上斜方肌、提肩胛肌,即肩頸以及後肩胛骨的「膏肓」部位,即所謂的上背痛,原因是常伸長脖子、聳著肩緊盯電腦螢幕引起。

另外,打電腦時,很多人常習慣讓手臂直接懸空垂下,只用手靠著桌子或電腦鍵盤打字,或是好幾個小時操控滑鼠,肩膀和手臂間的旋轉肌過度伸展而引發肌筋膜症候群。

腰方肌也是電腦族肌筋膜症候群的好發部位,每天使用電腦超過4小時發生下背痛的機率達8成以上,而常久坐的上班族也很容易發生大小臀肌、梨狀肌,以及臀部深部的坐骨滑囊發炎,也就是俗稱織女臀症候群。

而久站、久坐、蹺腳、彎腰駝背、長時間低頭盯著電腦螢幕等還可能造成脊椎受力不平均而發生位移、退化,發生骨刺、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病變。

各種痠痛及解決之道

肌肉問題雖然大家都統稱「痠痛」,其實不同的感覺代表不同問題,許主任說,痠、痛、麻、脹通常代表不同的軟組織受傷,痠痛合併有傳導痛,或是固定位置痠痛也代表不同的問題,想要擺脫痠痛,只有了解痠痛的真正病因才能正確治療。

痠和痛通常和肌肉比較有關,必須先從肌肉的問題去考量。而麻、抽、脹的感受,則多和神經病變有關,可先從神經壓迫的問題找起。

痠痛的部位也很重要,痠痛可分成痛有定處、引傳痛或轉位痛、或是痛無定處3種,這3種分別代表不同的問題。

◎引傳痛:
即會傳動的痠痛,例如腰背痠痛會傳到腳的這種痠痛,通常是屬於神經壓迫,腰痛到腳最常見的是腰椎神經壓迫,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痛;神經病變引起的問題就不能隨意牽拉,而要做肌肉強化運動,並配合神經痛的藥物治療。

◎轉位痛:
即會跑來跑去的痠痛,則多半和筋肌膜疼痛症候群有關,肌肉引起的肌筋膜疼痛症治療方式以熱敷和牽拉與激痛點注射為主。

◎痛有定處︰
如果痠痛只有在單一部位,是不會傳動的痛,則要考慮內科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問題。

1.下背痛在內科常見的問題,是腎臟等泌尿系統的疾病,另外則和生殖系統
   有關,女性可能是卵巢和子宮的問題,通常此類痠痛會因天氣轉變而更明
   顯,甚至影響大小便的功能。男性則可能是睪丸、攝護腺的問題,而腹腔
   內的腫瘤也常造成下背痛,若是內科疾病,就需先把內科問題治療好。

2.骨骼引起的痠痛通常也不會傳動,台灣人口老化以後,骨質疏鬆症是現在
   常見引起痠痛的問題,骨鬆症引起的痠痛則輔以治骨鬆藥物治療,進行適
   合骨鬆症患者的復健運動。

3.還有腰椎狹窄和小面關節(是脊椎後側每節間左右對稱,用來維持脊椎間
   相對穩定的關節。)的疼痛,通常是在某些特定的動作,如長期走路,或
   挺腰後產生,較不會有傳動痛。腰椎狹窄引起的痠痛依症狀不同而定,輕
   微者可從強化肌肉來緩解痠痛,但若症狀嚴重,可能要開刀治療。

另外,若是因為搬過重物品或受到碰撞、激烈運動等引發的痠痛,這種痠痛屬於損傷性,因應對策急性期是先冰敷或冷敷,讓受傷的軟組織不再滲出組織液,減少腫痛發炎現象,48小時後開始熱敷,讓發炎物質更快速散去。

站、坐、臥、走,姿勢要正確

1.站:必須長時間站著工作的人,應該把重心交換分散在左右兩腳,也可以
   在櫃台後面放張小腳凳,讓兩腳交互支撐放鬆背肌。

2.坐:久坐時腰不要太挺直,背後要有軟墊讓身體能往後靠,椅子高度最好
   讓膝蓋以下可以打直踏到地,辦公時,辦公桌的高度應略低於肘關節,讓
   前臂、手腕都能有支撐,分散手臂肩膀下垂的重力。

3.臥:不要躺在沙發椅或床上看電視、看書,枕頭高度要讓頸部放鬆,平躺
   時膝墊個墊子可讓膝蓋微微彎曲,讓腰椎放鬆,側臥時兩膝間夾個枕頭,
   在上方的手臂下有靠墊,讓全身肌肉都可以放鬆。

4.走:走路時宜挺胸、抬頭、縮腹。

5.運動:伸展動作要和緩,不能突然下腰、左右扭動,跑步、打球時要選擇
   地面有緩衝作用的運動場,不要在硬梆梆的水泥地上運動,平時多進行強
   化肌力的運動,可穩定脊椎、預防痠痛。

錯誤的運動伸展

雖然說「要活就要動」,運動雖然是好事,但是動錯了也可能引發痠痛。許主任說,小面關節退化引起的痠痛就是伸展姿勢過度激烈引起,很多人以為要活動頸椎,就是要快速用力轉一圈,坐久了要伸伸腰也是突然地一下就往後下腰,過度仰頭轉動及讓腰椎過度後仰,都會使脊椎後側的小面關節擠在一起,久而久之則引起退化,一仰頭或一挺腰就會出現像觸電般的疼痛。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2 (98年11月號)

促進健康、提升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回歸自然生活」是重要關鍵!

 

文/丁彥伶
諮詢/陳堃宏(國泰醫院風濕科主任)
         劉純君(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從SARS、禽流感到今年初引起全球恐慌的H1N1新型流感,近年來民眾為了避免染上這些來勢洶洶的疾病,掀起了一陣「提升免疫力」的風潮,只要聽說哪種產品有利提升免疫力,大家就趨之若鶩,陳主任表示,免疫力不僅可以對抗感染,與許多疾病也都有密切關係。

許多疾病與免疫相關

過去曾有研究表示,人類9成以上的疾病,都和免疫有關;早上一起床就猛打噴嚏、一年四季都在感冒、莫名其妙身上起過敏癢疹……,這些都可能是免疫力引起的問題,和人體免疫有關的疾病包括:

1. 過敏反應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氣喘
    等。

2. 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
    等。

3. 免疫缺乏症:先天免疫不全、因某些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免疫低下等。

4. 後天免疫缺失症候群:愛滋病。

陳主任提醒,這可不表示一味提升免疫力,就能永保健康。

良好免疫力要維持「動態平衡」

陳主任說,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當然免疫缺乏或愛滋病等先天或後天免疫缺乏的疾病是因為免疫低下所引起,但是像過敏反應的疾病以及自體免疫疾病,都是和免疫系統反應太強有關;前者是把花粉、塵蟎、某些食物的某種抗原當成了侵害物,使免疫系統B細胞分泌抗體促使皮下或黏膜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產生紅、腫、熱、痛、癢的發炎反應。而後者則是因某種抗原使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把正常或受傷的自體組織也視為外侵物,進而攻擊自體組織。

因此,增加抗病能力並非只提升免疫力,而要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因為生物的免疫系統是「動態的平衡」,若以中國傳統概念來解釋,則像「陰陽調和」。過去對於免疫引起的疾病,醫界使用的介入方法大部分是用免疫抑制劑去壓抑過度被激發的免疫反應,偶爾用免疫刺激劑幫免疫缺乏的患者提高免疫,但長期發現,人體的免疫系統不是單純「太高就把它壓低,太低就把它提升」,而能奏效的一對一式狀態,卻是非常複雜的網狀互動聯繫,短時間介入抑制或提升免疫力當然有其治療必要性,但長期單從某方面去抑制可能產生連鎖反應,不一定能達到健康目標;像近年有許多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罹癌機率也會提高,就是其中常見棘手的治療問題。

免疫系統有正向的作用也有反向的作用,最好的狀態下,是當身體面臨攻擊時,免疫系統會被刺激而產生細胞激素對抗外來攻擊,但當對抗作用已產生效果時,免疫系統也有自動踩剎車的反向作用,否則廝殺太過激烈,身體變成戰場反而造成重大損傷;就像過去SARS疫情爆發,以及這次新流感的重症病例,很多都是身強體壯的青壯年,就是因為青壯年的免疫反應太強,引發「細胞激素風暴」所致,因此所謂好的免疫系統,不僅要有對抗外來攻擊的能力,也要有適時踩剎車的平衡機制。

促進健康有撇步?

陳主任說,促進健康的方法很多,許多專家都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也常在網路郵件中收到許多經過整理,強調可以防癌抗病的促進健康10招、15招,很多招式會讓讀者頻頻點頭,決定爾後就照著辦,也有的平淡無奇,其實這些招式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關鍵都是要我們「回歸自然生活」,像不要暴飲暴食、多吃蔬果、多喝水少飲料、早睡早起、多活動……,基本上都是要我們過著最不受人為干擾的生活,所以其實所謂的促進健康撇步,就是回歸正常!

一、飲食避免過甜過鹹

現代人常受不了甜食的誘惑,就像廣告詞所說的「吃得到幸福的滋味」,許多蛋糕甜點都成為網路熱賣的產品,劉營養師提醒,人體為了代謝過多的糖,會消耗很多的維生素B1,因而使人易怒、衝動,容易失眠。另外最熱銷的宵夜食物,如鹹酥雞、炸雞等重鹹的油炸物,會使人體為消耗鹽分用掉很多維生素B1,而為了將蛋白質轉化成人體能利用的熱量,也會消耗大量維生素B2,容易產生口腔潰瘍。

二、注意補充各種營養素

許多民眾愛用咖啡來提神醒腦,但喝太多咖啡會使人體消耗維生素B群和鈣質流失,反而容易造成體力不濟。還有些人動不動就發生泌尿道感染,劉營養師建議除了要喝足水外,也要補充維生素A、C、E和鋅,幫助黏膜修復及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A能促進細胞分化、保護皮膚及黏膜,還有研究證實維生素A能增強免疫系統,菸鹼酸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及增強體力,泛酸則能加速傷口癒合,對外來物產生抗體、預防感染,而維生素B6能維護皮膚抗菌能力,葉酸參與DNA的合成可預防巨球性貧血,維生素B12能幫助紅血球生成、增強體力。維生素C抗氧化能力強,能強化細胞對抗外來病毒侵入,維生素E也能保護細胞預防被破壞,這些營養從黃綠色蔬果、全榖類、核果類和海產類食物就能攝取。

三、睡眠充足

年輕人喜歡熬夜唱KTV或工作、上網,劉營養師提醒,熬夜神經緊繃,為安定繃緊的神經及緊張情緒,保護及安定神經組織時需大量消耗維生素B2及其他相關的B群維生素,過去勞委會進行輪值大夜班的人員調查發現,熬夜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或減少,進而影響免疫系統功能,熬夜者較易有肝功能異常現象,而今年4月號「內科醫學檔案期刊」刊登的研究也發現,失眠等睡眠品質不佳者感冒的發生率較睡眠充足者高出5.5倍,因此睡眠一定要充足。

不過也不需因為沒有睡滿8小時就覺得一定會精神衰弱,研究發現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長短不同,所以只要自然醒來或睡醒後覺得很有精神,就不必對睡眠時間斤斤計較,反而形成壓力。

四、減輕壓力

已有許多醫學證明顯示,壓力會導致免疫力降低。適當的壓力是讓人更進步的動力,但如果太大的壓力反而會使腎上腺皮質荷爾蒙持續大量分泌,以讓身體來對抗壓力,長期易產生荷爾蒙平衡失調,也會大量消耗有助人體抗氧化的維生素C,不僅較易感染生病,也容易有心臟病或是血壓高等身心症狀。

因此一定要適度減壓,當心情沈重很難放寬心時,可藉由各種運動紓解肌肉緊張,並藉由運動轉化過多的壓力荷爾蒙,其他像散步、唱歌或是轉移焦點也有助壓力的釋放。

劉營養師表示,礦物質中的鈣、鎂、鐵和硒有助緩和緊繃的神經和肌肉,建議可從黑芝麻、髮菜、紫菜、海藻、牛奶和帶骨小魚補充,另外像維生素B群也有助穩定不安的神經,建議可補充富含B群的酵母、全麥麵包、糙米、瘦肉、牛奶、玉米、肝臟、香蕉、蛋、肉、魚、綠葉蔬菜、螺旋藻等。維生素B1及B6、菸鹼酸及泛酸可穩定不安情緒,維生素B6有助血清素轉為褪黑激素消除焦慮及安眠,維生素B12和菸鹼酸可改善憂鬱引起的失眠及減少夜間起床次數。

五、運動很重要,但別太激烈

陳主任提醒,維持免疫力的良好平衡,運動是很重要的,不過不一定要做很劇烈的運動。

兩年前,多倫多大學針對19至29歲不常運動者的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次40分鐘有氧運動者的CD16殺手細胞增加27%,而每週5次者只提高21%,免疫細胞數量甚至反而減少33%。

因此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尤其是有助心肺功能的運動,運動方式不需要很激烈,像太極拳、氣功等看似不激烈的運動就多次被研究發現能增加調節T細胞數量,提高抗發炎蛋白質,減低發炎指數,甚至有助降低血糖,預防或改善糖尿病。自覺無法抽空運動者,也可藉由經常從事的活動,如多走路、爬樓梯、用抹布拖地或擦拭家具等生活的活動,達到有點喘又不會太喘的非大量流汗有氧運動的強度,維持半小時以上,就能增強心肺功能,有助抵抗各種病毒對呼吸道的損害。

六、需要補充強化免疫的營養素嗎?

市面上各種強調可提升免疫力的產品,陳主任認為,其實這些大多沒有很強有力的客觀證據證明真的有效,而且只要平常不太容易生病,沒有反覆細菌感染的問題,也不會覺得很虛弱或疲累,表示免疫力並不差,就不需要特別補充。

如果是經常感冒、腸胃不適、容易倦怠而擔心免疫功能不好的人,他建議可以吃些便宜又方便取得的益生菌、乳酸菌產品;如優酪乳、優格,這些食物從腸道免疫學來看,調整免疫是可行的,但正常人也勿以為吃愈多愈健康,因為腸道菌種要維持平衡才有良好免疫作用,1天2杯就夠了。

另外近年來常被推薦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據說有助調節免疫力的魚油,因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的機轉,對免疫調節或許有幫助,但因每個人體質差異大,也不宜太多,若過量或併用其他改善循環藥物,應注意凝血不佳的副作用,例如瘀青、瘀斑或不易止血的現象。

如果真的自覺很虛弱,需要提升免疫力的人,建議先檢視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多天然、少人工食品,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雖然現在市面上流傳許多提升免疫力的特殊方法,最好還是諮詢醫師的意見,排除潛在疾病,評估各種方法的利弊得失,視個人體質再使用較好。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奶是最常見的飲料,是水分、鈣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鈣除了壯骨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牛奶所含的蛋白質,不但氨基酸齊全,也最容易消化。由於牛奶產量豐富,牛奶製品種類又多,勤於養生的人有必要分辨各種牛奶產品的優點和缺點,知所取捨。



鮮奶主含水分,全脂鮮奶約含百分之三的動物脂肪,低脂牛奶也有百分之一至二的動物脂肪,全脂和低脂牛奶的動物脂肪含量相差百分之一至二,只要不是一天喝上很多杯,吃進肚裡的動物脂肪量不會相差很大。每天喝五杯以上牛奶時,就應計較其動物脂肪的含量了。每杯牛奶約有二百五十毫升,約等於二百五十公克,百分之一的動物脂肪含量即是二公克半,每天五杯牛奶的動物脂肪含量約有十三公克,這表示每天喝低脂牛奶要比喝全脂牛奶少吃十三至二十六公克,即約十四至二十八毫升的動物脂肪,故其相差量頗為驚人。



牛奶的動物脂肪含五成飽和脂肪酸,被視為促成全身動脈硬化、冠動脈心臟病、血栓性中風、乳癌、大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成分。飽和脂肪酸如何促成這些慢性病,答案雖不是很清楚,但脂肪在動脈血管壁上沉積成條狀物,是動脈硬化的前奏;高脂食物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容易凝結成血栓,引起中風;高脂食物又會促進膽汁的分泌,使脂肪更容易吸收,但大量膽汁裡有大量膽酸,是大腸的促癌物,促進大腸癌的形成;動物脂肪又會增加血液裡膽固醇的含量,膽固醇又是肝細胞製造膽酸的原料,故喝多了全脂牛奶, 勢必大量增加膽酸的分泌,膽酸流出膽囊住入十二指腸後,隨著腸蠕動來到大腸,慢慢促成大腸直腸癌。



全脂牛奶還可能增加其他癌症的發生率,例如口腔癌、胃癌、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癌等,學者認為動物脂肪是促癌物,能藉多種機轉 (方式),促進癌症的形成。



小孩發育需要脂肪酸和膽固醇,代謝率快,細胞活動力大,修補受損細胞的能力強,喝全脂牛奶利大於弊。成年人代謝率轉緩,細胞活動力較小,修補受損細胞的能力較弱,則喝全脂牛奶弊大於利。成人和老人以喝低脂牛奶為佳, 脫脂奶粉的含脂量比低脂牛奶還低,也可選用。



奶粉和牛奶有很大的差異,用奶粉泡牛奶喝的人應特別留意。奶粉是乾貨,全脂即溶奶粉的脂肪含量特別高,有百分之二十八即將近三成的奶粉重量是動物脂肪,數字相當驚人;低脂即溶奶粉的脂肪含量也高達百之十一, 即一成的奶粉重量是動物脂肪;脫脂奶粉的脂肪含量還不到百分之一,是目前乳製品中脂肪含量最低的產品、。許多品牌的脫脂奶粉含鈣量都很高,每天喝二、三杯脫脂牛奶,就吃進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克的鈣,這是成人和老人每天應有的鈣攝取量。脫脂奶粉還常加了一天量的維他命D,以促進鈣的吸收,同時減少的鈣隨尿液排泄。成人顯然不宜使用全脂或低脂奶粉,其動物脂肪含量都高,脫脂奶粉是較佳的選擇。



牛奶和奶粉的另一個缺點,是許多人多喝牛奶後會得"乳糖不耐症"。牛奶和奶粉裡的糖分稱為乳糖,乳糖不耐症就是小腸黏膜細胞不能生產足量酵素消化(分解)乳糖,結果大量乳糖把腸壁血管裡的水分吸到腸道裡,同時乳糖又促使腸道蠕動得更厲害,水樣的腸道內容物乃直奔肛門,表現成下瀉症狀; 腸道蠕動(收縮)得厲害時,表現成腹痛症狀。脫脂奶粉的動物脂肪大部分已被除去,乳糖含量相對增加,若把脫脂牛奶泡得濃些,喝後下瀉的機會頗大。喝牛奶最重要的目的是攝取鈣、蛋白質和水分,脫脂牛奶早晚各一杯足矣,若一天喝二杯會引起下瀉,可改成每天喝一杯,過些日子再加量,就不會下瀉了。



有些人對牛奶過敏,喝牛奶後也有下瀉和腹痛症狀,不屬於乳糖不耐症的症狀,這樣的人不能喝牛奶。對牛奶過敏的人以嬰兒為多,有些小孩也對牛奶過敏。牛奶的成分對這些人而言是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也有些化的胃腸對牛奶"敏感"而發生腹痛和下瀉,不屬於過敏反應。



通常過敏反應只在少數人身上發生,成年人對牛奶過敏的不多,會不會對牛奶過敏,喝了才知道。牛奶和乳製品裡的蛋白質是過敏原,可引起身體的過敏反而表現過敏症狀。通常蛋白質會被胃腸裡的酵素消化成氨基酸後再吸收,但仍有一些蛋白質有機會不經消化即被腸道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這樣的蛋白質即被人體視為過敏原。乳製品的過敏症狀除了表現成下瀉和腹痛外,也可表現成慢性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氣喘等)的惡化。這樣的病人忌食乳製品。



牛奶還有一個缺點,可使消化性潰瘍惡化,這種現象頗為常見。全脂、低脂和脫脂牛奶都能促使胃壁分泌更多的胃酸,而不利於消化性潰瘍病人,這樣的病人忌喝牛奶。



起士(乳酪)是牛奶發酸後集結在一起的蛋白質,在製作過程中乳糖已自動分離,故不會引起下瀉。用全脂牛奶製成的乳酪是全脂乳酪,用低脂牛奶製成的乳酪是低脂乳酪,小孩可吃全脂乳酪,成人宜吃低脂乳酪。



牛奶和乳製品雖有一長串的缺點,但只要知己知彼,就不難趨吉避凶,取乳製品的利,而去其害或避其害,這是飲食養生的最基本原則。世間零缺點的食物到底不存在,若只凸顯乳製品的害處,而無視於其益處,我們就要研究其動機或原因何在了。







全脂、脫脂、低脂:牛奶應該怎麼喝?



【牛奶為何是攝取鈣質的主要建議食物?】



雖然各種食物都含有鈣質,包括有蔬菜、穀類和乳製品,但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1994年召開的共識會議中卻建議;「就最理想的鈣質攝取食物來源而言,乳製品是比較好的選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建議,低脂或脫脂牛奶是最好的鈣質來源,是因為它含有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高蓋。牛奶也是廣被接受的一種乳製品,並成為一般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以美國而言,乳製品對鈣質攝取總量的貢獻高達3/4之多。 除了鈣質之外,牛奶也提供了其他重要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對於最理想的骨骼健康和人體發育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營養素包括維他命D、維他命A、維他命 B12、鉀、鎂、蛋白質、磷、及核黃素。 其他食物也是鈣質的健康來源。以綠葉蔬菜為例,,一天吃11~14份甘藍菜,可以獲得和四分之三杯牛奶相同的鈣含量。但是其他食物必須吃下相當多的份量才能攝取足夠的鈣質,因此為了方便起見,不妨把乳製品列為攝取鈣質的首選食物。【牛奶除了有助於骨骼健康之外,對哪個器官也有幫助?】



不論是全脂、低脂、脫脂牛奶,每杯 8盎斯(約226C.C)牛奶約含 300毫克的鈣質。攝取低脂和脫脂牛奶可以提供絕佳鈣質,但是卻可以減少脂肪攝取;因此低脂和全脂牛奶可以算是重要的心臟保健膳食。【小孩也能喝低脂或脫脂牛奶嗎?】



答:美國小兒醫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小孩在一歲之前最好只喝母奶或強化鐵質的配方牛奶;因為兩歲以下的小孩不必在飲食上限制脂肪;一到兩歲之間的小孩可以開始喝全脂牛奶;兩歲之後,他們最好能改喝脫脂或低脂牛奶。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也都建議,幼兒從兩歲以後最好能夠停用全脂牛奶,改為飲用低脂牛奶或脫脂牛奶。不但有助於骨骼發育,也有助於心臟健康成長。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可能是健康殺手。一家健檢機構昨天公布錯誤生活習慣排行榜,缺乏運動高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翹二郎腿、睡醒立刻下床是許多人的小習慣,但醫師提醒,上述習慣可能分別導致脊椎側彎及姿勢性低血壓。

 

此項調查由健檢機構針對一萬八千餘名會員進行調查,超馬好手林義傑以該家機構信義會館總經理的身分出席。調查發現,六十五.六%受訪者運動量未達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林義傑提醒,即使有運動習慣,也可能不了解身體狀況,做錯運動,例如高血壓中年人適合健走,不適合打籃球

 

缺乏運動列第一壞習慣

 

錯誤習慣第二、三名分別是連續使用電腦三小時以上,剛睡醒就立即下床。醫師宋丕錕解釋,睡醒立刻下床,易使心血管疾病患者、銀髮族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眩暈,易跌倒,適度賴床三分鐘,不是睡懶覺,反而有益健康。

 

第四名為翹二郎腿,宋丕錕表示,翹二郎腿會使腿部血流不順,造成靜脈血栓,也易導致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

 

飲食部分,喜歡吃燙食及每天咖啡因攝取超過三百毫克,也都算壞習慣。宋丕錕指出,燙食易損傷黏膜,導致急性食道炎與急性胃炎,咖啡因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疏鬆、睡眠障礙、心血管疾病。

 

如廁習慣也很重要,如廁閱讀,便秘時過於用力排便都不適合。宋丕錕提醒,在馬桶坐太久,反因直腸靜脈曲張瘀血,讓痔瘡更嚴重;排便時過度用力,易使血壓升高,引發腦溢血。

 

宋丕錕建議,避免長期食用四十度C以上高溫食物,咖啡或茶一天不超過兩杯,養成每天如廁習慣,早上一杯水,刺激腸胃蠕動,最好不要帶書進廁所,並養成運動的習慣。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星期去看我的報告我是14度醫生說.多多拉一拉身體就可以了所以還是要多保健喔!

肩膀一高一低!18歲女孩脊椎側彎60度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青少年站立時,若身體左右不對稱、肩膀一高一低,可別大意!

 

一名18歲少女因肩膀高低差大,且肩胛骨隆起,就醫檢查發現是青少年常見的「特發性脊椎側彎」,開刀矯正後,已無大礙,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曾效祖說,國內外文獻顯示,「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盛行率約2%至3%。

 

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

 

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曾效祖說,有人認為,輕度至中度的脊椎側彎,不會妨礙日常生活而不以為意,但早發現早就醫,可以避免彎曲角度惡化,若拖到40、50度,不得不開刀時,就會面臨骨頭較僵硬,提高手術難度的風險。

 

這名少女平常喜歡穿寬鬆衣服,父母也沒特別留意,母親無意間在女兒換衣服時,發現她的肩膀一高一低,肩胛骨隆起,擔心影響外觀,帶她就醫,檢查發現,少女的脊椎側彎角度已經60度,必須進行手術,目前恢復良好,角度已矯正到剩15度。

 

曾效祖說,脊椎側彎包含脊椎變形或扭曲,肋骨隆起是必然的連帶現象,發生原因則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易發生的年齡層約12到18歲,初期無症狀,察覺時,都已經是有明顯的彎曲角度,家長只能從多觀察孩子的體態預防。

 

曾效祖指出,很多家長誤以為脊椎側彎只影響外觀,但當側彎大於40至50度,每年會以一至兩度持續加彎,若發生在胸椎,會導致胸廓變形,肺活量下降,嚴重會影響到心肺功能;發生在腰椎,則要比同年齡者更早面對腰椎退化的問題。

 

他建議,若發現孩子站立出現身體左右不對稱、肩膀一高一低、骨盆歪斜、跛行、常腰痠背痛、長短腳等,都有可能是脊椎側彎,角度小,可採運動、物理等保守非侵略性的方法治療觀察,一旦大於40度,有必要視年齡、身體狀況進行手術,切忌民俗療法,隨意整骨、整脊,或使用「拉背增高器」,以免弄巧成拙,造成癱瘓。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或說在中華文化下的有些用藥觀念,其實和西醫是不能配合的。

中醫醫學上,認為平常就要食補,藥補,所以有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看法。

但在西醫上卻不該是如此,現在還是很多人認為生病一定要吃藥才好,所以,就算醫生們知道如此,也不能不「順應民心」。

在這裡,我想我們也不能怪醫生怎麼樣,因為他們也是被環境所限制。

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大家把這個消息傳出去,讓這個觀念更多人知道,更容易被接受。



中西整合醫學


從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我一直從事西醫基層醫療,依健保局統計,民眾就醫以看感冒最多(約70%),而對西醫治療感冒的模式,我一直很懷疑。在歐美所有被診斷為感冒的疾病醫師幾乎是不開藥的,只會叫你回去休息。衛生署在感冒流行時期也只會呼籲:「請多喝水,多休息,少去公共場所」。從來沒說過要民眾吃藥這一回事。但是,民眾到西醫的診所(或醫院)看病,雖然是感冒,醫師幾乎都會開出一堆的「感冒藥」,吃了之後,病情卻也減輕了。



  衛生署告訴我們:感冒要多喝水、多休息,從沒叫我們吃藥。奇怪的是,我們吃了醫師開的感冒藥可以讓感冒病情減輕,二者有沒有矛盾?



  衛生署的「說法」與臨床醫師的「作法」顯然存在著差異,如果醫師開藥是對的(有效),那麼衛生署就是在愚弄老百姓囉!但是,感冒的對策,衛生署從來沒改口過,顯然醫師習慣開的感冒藥是有問題的,應該說大多數的民眾吃感冒藥,其實是在毒害自己還不自知。



  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醫師對感冒的病患通常不會開藥的,民眾與醫師都清楚的知道:感冒沒有特效藥,吃藥只是把症狀掩蓋,實質上會更糟糕。但是西醫傳到台灣卻變了質,開感冒藥成了醫師最容易賺錢的方式,開得越重,賺得越多。醫師很樂於用很強的感冒藥去掩蓋感冒症狀,民眾以為是「藥到病除」,實際上卻是在削弱自己的免疫力。通常大人會忍耐,感冒了忍幾天不吃藥(這種作法還算對),而對小孩的感冒就會急著找醫生,(大部份反而在害小孩),因為台灣大部分的醫生為了拉攏病人,對不該開藥的感冒,習慣都會開藥來讓症狀減輕,而且藥開得越重,症狀減輕的越多,病人會越信賴,排隊來診的病人就越多。嚴格來講,這樣醫生所賺到的錢都是「黑心錢」。



  感冒,大多數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西醫對病毒仍然沒有特效藥。幸好人體本身有自我防衛的能力,這些自我防衛就是利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機轉來達成。西醫所發明的感冒藥,不但不能對抗感冒病毒,反而都在打擊這些自我防衛:「抗組織氨、假麻黃素」讓鼻塞打開,鼻涕減少、不打噴嚏;「氣管擴張劑、類固醇」讓氣管門戶大開,讓痰的分泌減少,表面上症狀改善了,事實上,卻是「門戶洞開,引狼入室」。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率隨著診所的越普及反而越來越高,原因何在?很少人去想到:基本原因是感冒藥吃太多了,將免疫力給破壞,身體的防線由第一道的鼻腔,退到最後一道的肺泡所致。



原來一直吃感冒藥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製病」。



  小孩第一次罹患感冒,通常約5-7天抗體產生後,就會自然痊癒(而且也沒有任何西藥可治感冒)。但是父母不放心,媒體又推波助瀾,急著帶去給醫師看,大部分的醫師會開出症狀治療藥(其實是消滅免疫力、傷害小孩的藥),父母遵從醫囑,規規矩矩照三餐給小孩灌藥,果然小孩症狀很快消失,但從此也走上不歸路,以後小孩抵抗力越來越差,感冒次數越來越多,感冒症狀越來越嚴重,感冒藥越用越重,惡性循環結果,終致演變成過敏性鼻炎、氣喘。



  在美國,這種醫師會被列入黑心醫師,醫學界會介入調查,但在台灣,這種醫師反而因門庭若市,很容易變成名醫。



  很多醫師常感慨:「開業所用到的,和學校所學、醫院訓練的都不一樣」很多人的健康被這樣的醫師開藥給傷害了,卻還很感謝醫生,真是可憐。真不知道台灣的醫學界與衛生單位在監督什麼?



2.美國FDA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


  美國FDA(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署)的一個委員會於10月19日作出決議,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國內各大媒体在10月21日都以相當的篇幅報導,以下這一段是摘自10月21日TVBS電視台的文字旁白:



  小朋友生病,一定要吃感冒藥嗎?美國研究發現,小朋友吃感冒藥,根本沒效,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還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原因是已經有1500個小朋友吃類似的感冒藥產生副作用,123個人死亡。國內小兒科醫師把話說得更白,感冒藥本來效果就不大,還要小心幼童心臟不舒服,本來就有致死危機。



  小朋友感冒生病,該怎麼辦?家長:「先來看醫師啊,主要是吃藥為主。」
如果告訴你,小朋友吃的感冒藥根本沒用,甚至會傷身,這才讓人頭皮發麻。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更呼籲,直接禁止6歲以下小朋友服用咳嗽藥和感冒藥,講白了,就是這些藥根本無效。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兩個人都感冒,一樣的症狀一個人有吃,一個人沒有吃(藥),最後你會發現好的時間就一樣,有的小朋友可能吃了,可能發生一些心臟的問題,心律不整,或有的人引起神經方面的副作用。」



  小兒科醫師看法與美國一致,以往開藥,就已經減少非常多的劑量,主要是感冒藥裡,治療鼻塞和過敏的藥物,有抗充血和抗組織胺的成分,有可能衝擊小朋友心臟。美國的調查發現,至少有1千5百個小朋友,吃藥引發併發症,有123個人死亡。卓瑩祥:「死亡案例一定會發生啦,因為他有(可能)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是可能發生,但比例不是很高,但總是有可能發生(死亡)。」


  醫師說,感冒即使不吃藥,3到5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但還是建議要看醫師做診斷,因為怕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都有奪命的危機。(:2007/10/2114:22:35)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我早在8月16日發行的第一期通訊就報告過。醫學院所受的教育裡,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感冒藥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對六歲以下的小孩有傷害,對大人的健康也沒有好處(衛生署只建議:「多休息,多喝水」)。只是大人因為要工作,只好吃藥來減輕不舒服感。所以,感冒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要吃感冒藥,感冒才會快好,這是醫界沒有盡到衛教的責任。


  當記者拿這件新聞去問衛生署時,衛生署似乎並沒有要做任何因應,看來民眾的健康還得自求多福。禁止感冒藥的販售,當然會衝擊到許多藥廠的利益與利潤,但到底是藥廠的利潤重要呢?還是民眾的生命重要?


  美國與台灣國情不同的是:在美國,醫師不會隨便開感冒藥,在台灣則是:找醫師看感冒,大多數都會開感冒藥(而且,某些醫師開的感冒藥還特別有效)。在台灣的開業醫師如果規規矩矩教病患「多休息、多喝水」的幾乎都不容易生存。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第一個醫師按照教科書教民眾「多休息、多喝水」,病患很快會再找第二個醫師,第二個醫師察顏觀色,立刻開出「特效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這時候病患不但不會去懷疑第二個醫師,還會臭罵第一個醫師「醫術不好」。


  就我所知,台東某大醫院的小兒科就有位醫師一直堅持感冒不隨便開藥,發燒也不必急著退,他還常常演講說明感冒隨便退燒的壞處,但是相信他的民眾終究還是少數,多數的家長寧願選擇「開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的醫師。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頻數也越來越多。其中的道理,我在第一、二期的通訊裡都分別論述過了。感冒藥把第一道防線破壞,讓病邪很容易入侵,久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就演變成氣喘。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國63年的1.3%,到民國91成長到19%。30年來增加了15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甚麼道理?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加入連署活動!?

一、 於消基會網站「最新消息」之「要求『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重啟談判公投連署活動」下載連署表格,完整填妥提案連署書後,請郵寄至本會(106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0樓之2)。

http://www.consumers.org.tw/attachfile/20091101102554377.doc

二、 親至消基會各分會(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簽寫提案連署書。

 

三、 最新連署資訊,請至消基會網站(http://www.consumers.org.tw/index.aspx)查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02/78/1u4ss.html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症狀不同選擇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或聲音沙啞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喉糖或喉片,不過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要怎麼選擇、怎麼吃,才能夠真正合乎自己的需求呢?我們請到臨床藥物專家黃鶴群藥師將藥妝店可買得到的喉糖、喉片以成份功能做區隔,以後就不會再盲目地亂吃一通啦!


爽聲潤喉區
適合喉嚨乾癢或是需要常講話的人。衛生署並沒有核定任何成份確定有「滋潤」喉嚨的功效,不像化妝品某些是確定對皮膚有滋潤效果,民眾在購買喉糖時建議可選擇含甘草、薄荷、枇杷葉、尤加利、檸檬等成份的產品,因為這些基本上可以刺激唾液和黏液分泌。


★專家推薦 汎喜加味枇杷軟喉糖 149元
主成份:枇杷葉、陳皮、甘草、蜂蜜、桔梗等。
評語:全部中藥成份,且做成像軟糖一樣,口感好,大人小孩都適用。



★專家推薦 諾比冰心夾心潤喉糖 99元
主成份:蜂蜜、薄荷腦、山梨醇等。
評語:雙層夾心口感好,且蜂蜜潤喉,但如果是鼻子易過敏的人建議選擇較甜口味,太涼可能會打噴嚏且更不舒服。



★專家推薦 京都念慈菴枇杷潤喉糖
主成份:枇杷、蜂蜜、薄荷、天然植物等。
評語:與枇杷膏的成份類似,而枇杷本身就是很好的潤喉草藥,所以滋潤效果非常好。





利口樂 89元
主成份:薄荷油、尤加利樹、草本植物萃取物等。
評語:適合抽菸後想消除口臭或需提神的人使用。





維維樂喉片 99元
主成份:甘草、尤加利、檸檬等。
評語:甘草作用是潤喉,尤加利和檸檬帶香味,有些許滋潤作用。





維維樂喉糖 99元
主成份:薄荷萃取物。
評語:薄荷具有清涼的作用,綠茶本身可防止蛀牙,具附加價值。





樂特濃縮甘草喉錠
主成份:甘草、薄荷、尤加利等。
評語:天然植物配方,適合平常需講很多話的人吃。




POTTER'S 120元
主成份:薄荷、甘草等。
評語:方便隨身攜帶,適合常出外演講的人使用。





羅漢果喉糖 100元
主成份:維生素C、薄荷、檸檬、羅漢果等。
評語:含有維生素C,可促進口腔黏膜健康。





龍角散喉糖 42元
主成份:維他命C、薄荷、草本植物等。
評語:添加維他命C,補強口腔黏膜健康。



飛雪涼口含錠 82元
主成份:薄荷、山梨醇、甘草萃取物等。
評語:適合抽菸後想消除口臭或需提神的人使用。




樺達喉糖 89元
主成份:薄荷、紅花萃取物等。
評語:口感好、吃起來軟軟的,含天然植物萃取物。




馨喉糖 79元
主成份:薄荷萃取物、尤加利油等。
評語:外盒包裝與某品牌相像,含有薄荷、尤加利等潤喉成份。





雪天果 100元
主成份:陳皮、佛手、金桔等。
評語:天然草本植物配方,具有潤喉功能。





香喉 120元
主成份:甘草、薄荷等。
評語:適合想消除口臭或需提神的人使用。

鎮咳止痛區
適合感冒初期,已有喉嚨痛、輕微咳嗽等,但卻沒有時間看醫生的人,可暫時拿來當症狀緩解劑用,不過仍奉勸一定要趕快去看醫生,否則會越拖越嚴重。




★專家推薦 咳消口含錠 135元
主成份:Dextromethorphan
評語:成份直接作用於延髓的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與醫院用的是同等級的成份。




★專家推薦 康喉 100元
主成份:Domiphen
評語:非抗生素,可止發炎引起的喉嚨痛並止咳。




龍角散口含錠 75元
主成份:桔梗、甘草、人參、咖啡因等。
評語:輕微的咳嗽、喉嚨痛的時候可以吃,一天約3到6顆就好。




樂氣寧 225元
主成份:Extractum Liquiritiae
評語:成份是一種袪痰劑,最好在醫師、藥師指示下服用。




淺田錠
主成份:麻黃、人參、桔梗。
評語:喉嚨有痰、喉嚨痛、音啞時可吃,是指示用藥,最好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吃服。




勇喉力 119元
主成份:桔梗、甘草、人參。
評語:藥用等級的草本植物萃取物。
消炎殺菌區
適合喉嚨刺刺的,快感冒卻沒空看醫生的人使用。大部份含藥,最好在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下使用。




★專家推薦百保能 99元
主成份:Cetylpyridinium
評語:具局部消炎殺菌功能,但只能做輔助治療用。




鮮綠保喉 150元
主成份:葉綠素、蜂膠、維他命C、薄荷等。
評語:加了蜂膠,對喉部有殺菌效果。



特寧喉錠 150元
主成份:Chlorhexidine Hydrochloride
評語:可消滅口腔內病原菌及發揮消毒作用,並可預防咽喉之感染和抑制細菌繁殖。




舒立效 90元
主成份:2,4-Dichlorobenzyl Alcohol、Amylmetacresol。
評語:具有藥用殺菌成份,可緩解輕微的咽喉炎。


聰明吃 吃前分辨
症狀 / 怎麼辦
使用過度引起的喉嚨乾、癢 / 吃一般性爽聲潤喉糖。
感冒初期但沒時間看醫生。 / 可買具藥效的喉片緩和一下,之後再去看醫生。
喉嚨已經很痛、咳嗽很嚴重。 / 請趕快看耳鼻喉科醫師。


專家說 不要當零食吃(臨床藥物專家 黃鶴群)
喉糖、喉片常為了容易入口,做得有甜味或清香味,建議即使很好吃,也不要狂吃、猛吃,因為吃多了,喉嚨可能會更乾。而且一定要放在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因為包裝外型和一般糖果太像了,很容易誤食。

(From Apple Daily)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多喝水未必多好處 運動太少擱卡害

更新日期:2009/08/31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多喝水,有益健康?不一定!中醫師莊詠超指出,現在許多青少年有過敏體質,一睡覺就鼻塞、拼命打噴嚏,嚴重影響睡眠,主要就是因為水喝太多、運動量太少,使得體內淹大水。晚上睡覺時,多餘水分引起鼻腔黏膜腫脹,自然容易產生鼻塞等過敏症狀。

 

莊詠超醫師解釋,坊間許多人認為多喝水會排毒、利尿、循環好,這是一種錯誤迷思。「多喝水」必須搭配「多運動」,才能有效排除身體多餘水分。時下很多青少年每天忙著讀書、補習、打電動、看電視,運動量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若又喝下大量水分,身體就會「鬧水災」。一到晚上睡覺時間,頭放低,大部分多餘水分便集中到頭部,導致鼻腔黏膜腫脹,很容易發生鼻塞現象,冷氣一吹,更加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噴嚏連連,導致睡眠品質低下,青少年的情緒、課業表現也都會受影響。

 

青少年睡得不好,免疫力也會跟著減弱。莊詠超醫師說明,所謂免疫力下降,就是中醫所說「火氣大」,因為免疫力不好,口腔容易滋生細菌等有害物質,也比較容易嘴巴破、口乾舌燥。口乾舌燥時,患者可能又趕緊補充水分,結果多餘水分再影響鼻腔黏膜造成鼻塞,患者用嘴呼吸嘴巴變更乾,形成惡性循環。

 

莊詠超醫師認為,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第一步就是要減少攝取水分,這裡所說的「水分」不光是指白開水,還包括各式茶飲、湯湯水水、含水量豐富的蔬果等,都要有所節制。等身體調養平衡後,再依運動量多寡調整水分攝取。另外,睡覺時頭部也要墊高,避免水分往頭部聚集。

 

有些人喜歡三不五時喝一些茶飲、湯水調養身體。莊詠超醫師強調,身體已在「淹大水」,這些動作只會讓情況更為惡化。

 

另外,許多人認為薏仁等食物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莊詠超醫師對此持保留態度。他表示,這類食物排除水分的效果非常有限。若身體已有腫胖現象,最重要的,還是要避免飲水過量,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莊詠超醫師也建議,耳朵上有許多穴道都能幫助穩定心情、舒緩情緒,平時可搓揉耳朵,刺激耳朵上的穴道,直到耳朵發熱,這樣做也有助提升晚上睡眠品質。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成年型過敏性鼻炎 醫師:喝熱水有效
2009/07/09 19:48:32
 
(中央社記者池冰蕙、陳亦偉台北9日電)您是否有長大以後才開始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經驗?醫師表示,長時間身處冷氣房,就有可能罹患成年型過敏性鼻炎,日常保養之道就是多喝熱開水。

一名劉姓上班族因長時間處於冷氣房環境,時有鼻塞鼻癢、流鼻水等現象,但他本身卻無過敏病史,就醫後才發現,自己得的是成人型過敏性鼻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總醫師許中巖表示,多數過敏性鼻炎都與遺傳有關,但近年有許多民眾本身從小沒有過敏症狀,在出社會工作後卻開始經常有感冒及呼吸道異常等病症,很有可能是因為長時間吹冷氣所導致成年型過敏性鼻炎。

許中巖說,中醫所謂的「寒氣」,常會造成呼吸道異常、筋骨酸痛等現象。此外,長期處於相同溫度之下,也易使身體調節溫度的中樞系統失去功能,而過於急遽的溫度變化,也會導致體溫調節無法反應,造成過敏性鼻炎。

為了預防成年型過敏性鼻炎,許中巖建議,室內冷氣的溫度應調節在攝氏26到28度,而長期吹冷氣的上班族,應加強身體對風寒的的抵抗能力,除配合適當的衣物禦寒外,也要時常補充水分,飲用溫熱開水特別有效。980709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息顛倒沉溺上網 醒來在加護病房

 「休閒教育推展協會」和「全國家長聯盟」公布一項調查,

超過七成家長反應,孩子有玩「線上遊戲」的習慣;四分之一家長認為「情況嚴重」,

 

擔心影響到親子關係和學校課業。曾經沉溺在線上遊戲的實踐大學生施啟元,

 

今天以過來人的經驗現身說法。他曾一整年晚上不睡覺,掛在網上「打怪」,結果腦壓升高、緊急送醫,差點變成植物人!

直到現在,身體上還有很多後遺症困擾著他。  (陳映竹報導)

 

  曾經沉溺於線上遊戲的實踐大學大五學生施啟元,以過來人經驗現身說法。他曾經一整年時間沉溺網路,作息顛倒、

足不出戶,大四一整年都不到校上課,直到有一天,同學找他回校拍畢業照,他才猛然一驚,原來他這一年都再浪費時間。

 

  同時,施啟元的身體向他抗議,他在睡夢中突然口吐白沫、意識不清,家人緊急將他送醫。施啟元的腦壓不斷升高,

昏迷不醒,很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當他再次醒來是他加護病房,施啟元說,他永遠忘不了,躺在病床上,爸媽不捨的眼神。

「爸媽當時的眼神讓我的心很痛,我會用這個點還呼籲現在沉溺在網路遊戲的青少年,這樣做不是傷害自己,

而是傷害身邊其他人。我也鼓勵青少年可以多找一些其他的興趣。」

 

  因此從鬼門關走回,施啟元花了一年時間復建、戒除網路遊戲,再回到學校讀書,也藉由創作,重新審視人生。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的「火氣」理論由來已久,老祖宗早就發現,這把火會讓人嘴巴破、睡不好、心神不寧。有趣的是,西方醫學中也有一把火:發炎反應,且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發炎和火氣一樣,對身心影響廣泛,甚至會成為健康的不定時炸彈,使抗發炎成為熱門的研究領域。

康健雜誌91期


文─朱芷君  攝影─呂恩賜

 

「西醫的發炎,比較偏向中醫實證的火氣,」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認為,因此不少清涼降火的方式,也有助抗發炎。而中藥材也有許多抗氧化劑成分,「抗發炎對中西醫都很重要。」

夏季高溫濕熱,上火和發炎機率大增,《康健》特別請到兼具中西醫背景的醫師及營養學家,傳授降火抗發炎秘訣,讓你輕鬆制服兩把火,身心平衡又健康。

東方火:火氣篇

5招降火氣  火從哪裡來

嘴巴破、長痘痘、心情煩躁……這些症狀出現時,很多人會自我診斷「火氣大」,到底這把無名火,是從哪燒出來,如何影響身體健康?

出現火氣時,「代表身體生理功能失去平衡,」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部主任楊賢鴻指出。

「氣其實是身體能量的運用型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江烈欽解釋,常說氣色好,就是能量運用效率好,精神集中。當氣機不夠順暢,能量過度累積,散熱不良時,就會形成火氣。

火氣是一種高能的氣,會使體內水分消耗迅速,導致口乾舌燥,神經調節能力變差,「就像電腦長時間運轉,產生過熱現象,看起來在動但效能變差,」江烈欽比喻,因此人也會情緒不穩,緊張、易疲倦。

常見上火的原因包括:

※睡眠品質差,熬夜、失眠。

※飲食刺激,例如吃麻辣鍋。

※遺傳、青春痘。

※習慣性便秘。

※壓力大、焦慮。

※生理代謝因素,如更年期女性臉部易出現潮紅、出汗、發熱等虛火症狀。

※急性發炎反應,例如感冒喉嚨發炎。

※長期久病也會造成虛火,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炎、腎炎等。

有時火氣大只是短暫現象,對健康影響較低,例如過敏、年紀大的人睡覺時張口呼吸,喉嚨乾痛,床邊準備一杯水就會緩解,但「如果是因為生病而火氣上升,就要對症治療,」楊賢鴻提醒《康健》讀者。

尤其長期吃清涼退火的食物,卻仍不能改善口乾舌燥時,一定要看醫生。曾有病人自以為火氣大,結果抽血檢查是糖尿病,「一直DIY退火,反而延誤病情,」楊賢鴻說。

功能失調型的火氣,症狀為口乾舌燥,心神不寧,舌頭紅,小便顏色深,便秘等,可以先從生活、飲食面改善。當出現口唇皰疹、皮膚毛囊發炎、情志狂躁不休等熱性疾病,造成器質性病變時,就必須求醫診治,江烈欽建議。

 

滅火指南

身體就像由電腦操控的車子,「火氣就像車子過度使用熱氣散不掉,連帶影響其他系統產生變化,」江烈欽比喻,因此退火不能依賴喝青草茶,「要健全身體的散熱系統,」他指出。人體主要的散熱途徑包括:流汗、呼吸道水分蒸發、排尿。而現代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運動少、沒機會排汗,水又喝不夠,體表循環愈來愈差,上火機率大增。因此預防火氣,必須由生活習慣著手:

 

1.隨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江烈欽說,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循環,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比較不會口臭。

即使常待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

上火時也適合喝檸檬水,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江烈欽會買檸檬原汁,和氣泡礦泉水調在一起喝,既散熱又避免含糖飲料上火的問題。

不喜歡水淡而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喝冷飲時,要含在嘴裡慢慢喝下去,「喝小口能讓冷飲在口中加溫,有助和身體等溫,較快吸收,」江烈欽說,大口灌下去反而會使呼吸不順、容易嗆到。

 

2.提升睡眠品質:

睡眠就像電腦關機休息,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顛倒更是大忌,楊賢鴻看過許多科技公司輪夜班的人,幾乎都有火氣大的問題。

而從事腦力密集工作的人,血液循環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好睡。

江烈欽的做法如下:先用溫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處近三陰交穴,男性到腳踝即可),再慢慢加熱水,泡到腳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足浴對改善皮表循環很有幫助,「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氣房,皮膚也不會乾燥,」他表示。

 

3.飲食清淡:

高熱量食物會提供火氣,上火時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類、餅乾、花生等堅果,改以蔬菜、清湯等低熱量飲食為主。

 

4.食補:

楊賢鴻建議,夏天用參鬚泡水喝,既補氣又不會上火。溫肺益氣的蓮子湯加上滋陰降火的銀耳,也有助改善口乾舌燥。

 

5.增加體表散熱:

中暑時刮痧,可以促進微血管擴張,強迫散熱,減輕不適。常到戶外運動、踏青,多流汗,提升體內廢棄物代謝速率,人會比較清爽舒服。

夏天出入冷氣房,內外溫差過大容易中暑,可加一件薄長袖外衣,保持皮膚恆溫狀態,尤其老年人調節溫度的能力較差,更要注意,江烈欽建議。

導火線黑名單

辛辣刺激、熱性食物:麻辣鍋,蔥、薑、蒜等香料類,茴香菜、羊肉、鱔魚等。如果要吃,最好搭配退火的飲品。

少吃甜食及甜度過高的水果,如龍眼、荔枝、榴槤等。糖分會提供熱量,使火氣上升,加重發炎反應,例如使慢性結膜炎的患者眼睛發紅,江烈欽觀察。

冰品、太寒涼的食物:冰塊會造成血液停留在胃腸,不但不能解暑,還使血液循環下降,體溫調節失衡。夏天在冷氣房反而該喝溫熱的飲品,加速循環,冷飲則適宜在室外喝,並在口中稍微停留再吞下去。

至於易疲累、感冒,免疫力差、年紀大的人,容易出現虛火造成的口乾舌燥、失眠,更要少吃冰品、寒涼瓜果。

海闊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